攜手華為移動后 上汽的“智能”如何玩-手機新浪汽車
這一次,上汽再次貼上了“智能”的標簽。
如果說攜手阿里,相繼推出榮威RX5、YunOS等產品及應用后,讓上汽圍繞汽車這個智能的“本體”有了產業化的技術底氣。
那么6月28日,與中國移動、華為三方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約,則表明上汽對于智能化的格局,還將拓展到汽車產業鏈的“外沿”——三者將共同推進下一代蜂窩車聯網產業發展與落地。
這對加碼未來汽車行業變局具有重要意義,而上汽也或提前在自動駕駛等技術研發、規則界定等層面占得先機。
靠攏C-V2X
在世界移動大會現場,三者的合作,首先體現在一輛具備自動駕駛和遠程駕駛的iGS車型上,該車由上汽集團自主研發,中國移動為該場景提供現網通信傳輸解決方案,華為對車聯網通信解決方案進行整合。
值得注意的是,該車基于3GPP 5G技術實現車輛互聯,這也表明上汽將與華為、移動一起站位于C-V2X技術,以此為人工智能出行等服務應用作以豐富。
路測中的iGS車型
實際上,V2X車聯網在存有兩個技術流派:專用短距離通信的DSRC和基于蜂窩的C-V2X。但我國關于此領域通信標準的界定尚無定論,這已是限制V2X產業繼續向前的問題之一。
例如美國,經過10年的研發與測試,交通部已將DSRC其確認為V2X標準,并將5.9GHz作為其專用通信頻道。目前,日本與歐洲也在使用這一技術路線。它可實現車輛半徑300米內的信息交流。
相對于DSRC基于WiFi實現車與車的通信互聯,C-V2X則基于蜂窩網絡,以期實現更廣泛的互動互聯。在理想狀態下,該技術可具備連接汽車間的通信系統、分享彼此間的路況數據、與周圍的基礎設施共享數據等功能,且全程無需人為操作。
普遍認為,目前基于4G網絡的蜂窩版本只能解決基本的V2X用例,但不能解決自動駕駛,因為行車安全需要極低的通信延遲。而本次活動上,中國移動及華為聯合展示了全球首個5G服務化核心網樣機,這意味著上述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或將得以提前。
5G通信技術普及后,汽車每秒發送和接受信息的數量可以達到10條。該環境下,不僅可將汽車收集的數據上傳到云端,還可通過云端將數據分配到其他應用5G技術的汽車上。這將使汽車可以獲取更遠距離的路況信息,而非完全依靠傳感器數據來避免潛在事故。此外,云端網絡還可以將已發生的交通事故提示給其它車輛,使得他們規劃繞開事發地行車路線。
上汽投資的Savari公司官網
目前,上汽在該領域的技術研發已有所成果。按其投資的Savari公司說法,其技術已可以實現對數據進行快速分析,足以在事故發生前3秒做出預警,給駕駛員或汽車本身以足夠的反應時間。
即使單純的從速度比拼,C-V2X技術的數據傳輸速度幾乎達到升級前的兩倍,由此可見,在未來自動駕駛汽車高速行駛的場景中,高效數據傳輸至關重要。顯然,在技術標準落定后,上汽或將從中提前享用到部分技術福利。
推動標準落地
顯而易見,我國在C-V2X技術通信領域的技術研發,已經取得一定進展。
在頂層設計層面,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已發布相應規劃,政策法規正在徐徐漸進中落實,界定缺失的境遇或將在不久后改善。
《“互聯網+”行動指導意見》中,智能網聯汽車已提升到戰略高度。而“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”中,明確將V2X歸類為重點發展的“多源信息融合技術”、“基礎設施與共性法規”。
V2X將車與車、車與路、車與人相連接
日前,在IMT-2020(5G)推進組基礎上,C-V2X工作組也將正式成立。前者由工信部、發改委、科技部于2013年2月聯合創建,后者則聚焦于新型車聯網解決方案的研究,并通過試驗提速研發,以此促進該領域產業化及相關應用落地。
在推動V2X產業化應用層面,我國已有多處示范區以“多模式共乘”形式,在標準尚未建立前,以此保證相關技術順利推進。
例如上海國際汽車城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采取封閉區域DSRC、C-V2X并行機制;浙江移動在烏鎮分別搭建C-V2X和DSRC微基站;云棲小鎮則有11個C-V2X微基站及4個混基站,以此讓不同應用都得以并行發展。
值得關注的是,本次簽約《共同推進智能出行服務暨下一代車聯網合作框架協議》的三方均為5G汽車協會,上汽于今年1月以白金會員身份加入,是目前該聯盟中唯一的中國車企,其將與奧迪、博世、電裝等企業一并,以期推進5G技術及C-V2X通訊標準的在世界范圍的落地。
而協議中也指出,三方以2019年可規模化預商用的智能出行產品解決方案與應用服務為合作目標,將共同構建基于C-V2X(包含現階段4G和未來5G)技術的智能出行服務系統和產業生態,以此促進通信產業與汽車產業的跨產業合作,樹立行業深度合作典范。
隨著相關規定的實施落地、配套產業及技術的發展完備,加碼5G及C-V2X技術的上汽能否在汽車行業搶占先機,我們期待著更多答案。(新浪汽車 于洪凱)